近期,据红星新闻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依据相关法律,将特科姆公司、摇杆舵公司等10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及新增投资。
贸易(资料图)
近年来,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屡屡挑起事端,其贸易霸凌行径昭然若揭。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已开启频繁加征关税的模式,对多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其中,针对中国商品,美方不断出台高额关税政策,涉及品类广泛,从制造业产品到农产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打压中国出口,扰乱中国经济发展节奏。这些举措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让全球经济陷入不确定性之中。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并未选择退缩,而是果断亮剑。在宣布对相关美企制裁的同时,贸易领域也迅速展开行动。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在特定一周内,中国采购美国大豆数量锐减6.8万吨,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对美国的有力反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市场需求庞大,这一采购量的急剧下降,无疑给美国农业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大豆贸易之所以成为中美贸易博弈的焦点,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逻辑。在过去,美国大豆凭借产量和价格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但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自2018年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大豆在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下滑。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大豆种植户也遭受重创,由于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大豆种植面积不得不缩减。据农业专家预测,未来几个种植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还将持续减少。再看期货市场,中国反制措施实施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暴跌,市场恐慌情绪蔓延。这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在大豆贸易上,已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对中国市场形成绝对优势。
贸易(资料图)
在全球大豆市场格局重塑的过程中,巴西等南美国家迅速崛起。如今,巴西大豆产量已接近全球总产量的一半。每年3-5月是巴西大豆上市高峰期,大量优质大豆涌入国际市场,为中国提供了充足的短期替代货源。而且,巴西大豆在价格上相较于美国大豆更具竞争力,吸引了众多中国买家。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的大豆中,来自巴西的占比突破80%。此外,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三国在大豆贸易上加强合作,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反美同盟”,进一步挤压了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除了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新的供应源,中国在保障自身粮食安全方面还有诸多底牌。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大豆储备,这些储备能够在关键时刻调节国内市场波动,稳定物价。即便国际市场供应出现异常,国内大豆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动荡。同时,中国持续推进大豆振兴计划,在东北等主产区,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自给率。通过科技兴农,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植技术,中国大豆产量稳步提升。此外,中国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渠道,与俄罗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大豆的规模逐年扩大,非洲部分国家也在成为中国潜在的大豆供应地。
贸易(资料图)
此次中国下达“逐客令”,无论是制裁涉事美企,还是在大豆贸易上的反制,都是对美国贸易霸凌行为的有力回击。这表明中国有能力、有决心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掌握主动权。未来,中国也将继续在维护自身利益与推动全球贸易公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担当与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