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中
粤式酥点制作技艺
世代传承、不断更新
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和人们的健康饮食理念
融贯中西
二十世纪中叶,粤式酥点制作技艺持续演进,呈现多样化发展。庄氏家族辗转陆丰、香港两地,既吸收了西式酥皮制作技艺,又融合了在地民俗文化与本土风味,使粤式酥点呈现出中西合璧风格。通过技艺的传承与传播,粤式酥点丰富节日礼俗与民俗活动,成为文化交流与生活记忆的象征。
❈鸦片战争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西式酥点酥皮制作技艺被带到了香港,西饼逐渐进入各式餐厅、茶楼。
1900年左右,英国人在香港饮下午茶
❈二十世纪初,香港多家茶楼供应中西茶点、结婚礼饼,莲蓉点心开始流行。
香港二十世纪初香港街道的茶楼及西饼广告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冰室、茶餐厅如雨后春笋在市场上出现,西式酥点如蛋挞、牛角包等在香港逐渐流行。
香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冰室、茶厅
❈西式酥点制作技艺传入香港后,出现加入大量奶油反复折叠而成的酥点,可多达数十层酥皮,蛋、奶油等多种食材被运用到酥皮点心的制作,产生菠萝包、蛋挞等新式酥点。
西式酥皮制作技艺(手绘插图)
❈传统中式酥点多使用猪油制作水油皮,庄氏家族在制作中融入了西式酥点特色,加入牛油、牛奶、鸡蛋等原料,同时增加酥皮层数,为酥点带来浓郁的奶油香与蛋香,丰富口感层次,使粤式酥点逐渐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独特风格。
融入西式技艺后的粤式酥点原料(手绘插图)
❈1941年12月,日军进犯香港,英军无力抵抗,向日本投降,至此香港开始了“日据时期”,大量民众离港返乡。麦轩饼家被迫关闭,庄信珍回到陆丰,同时带回了西式酥点制作技艺。
在码头等候上船回乡的香港市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重返陆丰后,庄信珍常与同为第二代传承人的庄信德交流制酥心得,共同探讨粤式酥点的改良,并有意识地进行家族传承,不仅丰富了节日文化,也推动了粤式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陆丰庄氏祖祠
❈庄氏家族的粤酥制作技艺日渐精进,酥皮起层丰富,精细纤薄。如潮式酥的制作,舍去潮汕传统朥饼的油炸过程,降低油腻口感,而外部多层酥皮清晰可见,绵密酥化。
庄氏家族制作的潮式酥
菠萝包和蛋挞
这两款看似普通的粤式酥点
背后竟藏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世”
欢迎来到展厅
深入探寻粤式酥点的前世今生
解锁更多
隐藏在美味背后的精彩故事
【展览名称】
酥香泛岭海
——粤式酥点制作技艺的传承
【展览时间】
2024年12月20日-2025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
深圳博物馆同心路馆(古代艺术)
7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