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赶大集,吃“大席”

“你试过100块钱吃八菜一汤吗”“这里没有菜单,但海陆空食材俱全,厨师煎炸炒煮样样精通”“现捞的螃蟹、大虾、笔管、蛤蜊等,跟韧劲儿十足的饼一锅烩,鲜到心里去”……

泊里大集的海鲜烩饼爆火 图源:青岛发布

秋冬季节,大集上的香味儿就更浓了。在鳞次栉比的地摊中穿行,你根本无需问路,“跟着鼻子走”就行。进了大集餐饮区,也就进了热腾腾的“流水席”,看不到头的饭桌、尝不完的菜肴、数不清的笑脸……这一幕,也呈现在网络直播间里,引得无数网友一边“云赶集”,一边“咽唾沫”。

近日,青岛市“秋季黄河大集”启动,众多年轻人前往集市打卡,在吆喝声中品尝美味。大集,是怎样变成“大席”的?人们为什么“好这一口儿”?

“想去赶集的情绪达到了顶峰,吃到海鲜烩饼的那一刻,我都不敢想自己有多开朗”。最近,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泊里大集,吸引了众多前去吃海鲜烩饼的年轻人,有的甚至从其他省份坐飞机、高铁专程而来。一盆大集上的海鲜烩饼,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锅里沸腾的羊肉让人满心温暖 图源:好客山东之声

热火朝天,有“锅气”。“锅气”也叫“镬气”,是指通过猛火快炒,让食材表面水分加速蒸发,油脂氧化,散发出的独特香气。

南北朝时,中国开始出现炒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提到了用铜铛(一种三足锅)炒鸡蛋。而所谓“齐民”,就包括山东地区的百姓。当然,当时最主要的烹饪手段,仍是煮和烤。到宋代,铁锅逐渐普及。《东京梦华录》提到了汴京人们常吃的炒菜:炒兔、生炒肺、炒蛤蜊、炒蟹等。从此,锅气在中国烹饪史上弥漫开来。

相比餐馆,大集更经济实惠,“锅气”也更加汹涌。炉火舔着一口口锅,新鲜的五花肉下锅炒香。刚从附近摊位“自助”挑选来的海鲜,清洗干净,依次下锅。用不了多久,冒着鲜味的海鲜烩饼就出锅了。旁边摊位上,还有喷香的“馇锅子”——大锅山羊肉、羊肠、羊肚、羊肝、羊腰等,热气腾腾。花不了多少钱,就能盛上满满一碗,汤管够、饼不限,保你吃到美。

土生土长,接“地气”。大集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有专家考证,我国集市大约起源于殷商时期。战国时出现定期集市,或三日一集或五日一集。不同地方对集市的称呼不同。明代的《五杂俎》说,“岭南之市谓之虚”“西蜀谓之亥”“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谓之赶集”。在青岛,胶州的寺门首街大集、即墨的王村大集、平度的南村大集等,都有数百年历史。

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讲述炒鸡蛋的历史与超市里的精致、规整不同,大集上食材粗犷却新鲜,大多数就是乡亲们自己地里种的、树上结的,猪、羊等也多是现杀的。有网友说:“在集市上吃杀猪菜时,我纳闷为什么里面的猪血和蜂窝一样,咬下去都是窟窿眼,以为是坏了,要和老板理论。结果被旁边的大姨教育:‘城里来的小孩,怎么连新鲜血块会有气孔这种常识都不知道’?”

笑语欢声,聚“人气”。大集上人声鼎沸,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也有“斗智斗勇”的砍价声。人们摩肩接踵,距离感被“清零”。即使是“I人”,走进大集往往也对热闹喧嚣不再排斥。浓郁的烟火气是最好的“佐料”,在如此热烈的氛围中吃东西,格外香甜。

大集像一个“万花筒”,总能带来惊喜。去大集上吃东西,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还有更多层面的享受。

灵山卫大集摊位鳞次栉比 韩星 摄

地方文化的“博览会”。 大集,是美食的“展览”,也是饮食文化的“橱窗”。比如,著名小吃“朝天锅”诞生于潍县大集;德州宁津有一句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对应着三个大集和三种地方名吃:“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在青岛,特色小吃脂渣就起源于李村大集。深秋,来一碗热乎乎的脂渣炖锅,让人浑身舒畅。在沙子口大集,不仅能买到“海兔子”等时令特产,还能了解独特的“甜晒”文化。

近年来,山东大集上的文化元素越来越多。比如,在莱西的水集大集,人们可以一边“逛吃”,一边看民间艺人表演。作为省级“非遗”的莱西木偶戏,也经常在大集亮相。

治愈人心的“按摩院”。汪曾祺爱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豆瓣上有个热门话题叫“逛菜市场”。一位被抑郁困扰的网友说,“最难受的时候,会强迫自己出门,到附近菜市场逛一圈,感受一波迸发的生命力,就好受多了”。

王哥庄大集上的甜晒鲅鱼 王雷 摄

每一个大集都有菜市,不仅可逛、可买,还能现场做熟,吃进肚子。如此带来的“治愈感”,比单纯逛菜市场,又强了几个等级。而且,在大集上也能近距离感受劳动的魅力。比如,有网友说,“站在我面前的小女孩,3秒之内擀了5张面皮,速度之快,让我以为她提前在手心里藏好了货”。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恍若“心理按摩”,让人们更热爱生活。

岁月足迹的“刻录机”。对很多人来说,赶大集也是在追寻乡愁。大集不是天天有,也正因“一期一会”,让赶集别具仪式感。那些拉着妈妈衣角的赶集日子,你还记得吗?在那个没有快递、没有电商的年代,大集就是乡村的“购物节”。人们提前列好购买清单,骑着“大金鹿”,奔赴约定俗成的地点。大集上五颜六色的糖果亮眼,刚出锅的包子、油条让人垂涎。妈妈给买一串冰糖葫芦,只敢小口小口咬,能甜蜜大半天……

岁月如梭,拮据的日子已成往事。如今,很多人赶集已不光是为了购物,而是品味生活。在大集上,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可以慢慢逛、细细品。

莱西木偶一赶集就成为焦点

眼下,大集上的美食频繁“出圈”,消费的热力值随之拉升。今天,又该如何让大集美食进入“Next Level”?

接住“大”流量。随着城镇化演进,不少农村青年进城居住。电商下乡,也改变了部分村民的购物习惯。这些都对乡村大集带来了一定冲击,使其损失了部分流量。大集要应对挑战,除了想方设法留住顾客之外,也应努力吸引并承接新的流量。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城乡距离,将大批城里人送到了乡村大集。

比如,从青岛市区乘坐地铁1号线,到井冈山路换乘西海岸快线,在泊里站下车,就能赶集了。同样,乘11号线能到鳌山卫大集。通过地铁接驳公交,郊区很多大集“畅通无阻”。大集也以丰富而新鲜的“乡村好品”,以及热情的服务,让人们体验到“回家的感觉”,品尝到“小时候的味道”。

地铁驶过泊里大集 赵健鹏 摄

焕新“集”魅力。大集美食要“破圈”,除了丰富的食材和特色文化之外,也应有更多新元素。如今,黄河大集已成为山东的一张“金名片”,很多大集美食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在王哥庄大集上,人们看见王哥庄大馒头风格百变、颜值颇高,有的还集潮酷、时髦、情趣和美味于一体,瞬间戳中年轻人的心。在城阳的上马大集,“上马一卤鲜”非遗传承人孙绍忠所加工的海产品圈粉众多。在抖音直播间中,他的年销售额超百万元。

打磨“美”质感。“土”和“原生态”是大集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集就可以总是混乱无章,在留住“味道”的基础上,也应规范和升级。比如,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村大集设在李村河的河床上,而李村河是泄洪通道,每到汛期,大集都面临严峻考验。为此,相关部门对李村大集启动搬迁,留住了传统味道,也消除了隐患。

风格百变的王哥庄大馒头

确保“食”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大集美食都以“透明”见长,炒菜的过程就在食客的眼皮底下,让人感觉踏实。但也应注意,“眼见”不代表卫生。即便食客自己备菜,油盐佐料、烹饪器具等依然是商家提供。这些材料和器具的卫生是否过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又该如何界定责任?最近爆火的农贸市场“代炒菜”,也面临着类似问题。

赶大集,吃大席,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种狂欢,是时光驻足处的一场盛宴。让我们深吸一口集市里的烟火气,享受这简单的快乐和浓浓的幸福。

来源:观海新闻 编辑:高齐 责任编辑:张致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