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鸡尾酒加不加冰,谁说了算?

↓ 文末彩蛋预警 ↓

我一直觉得酒吧的冰柜是个挺神奇的存在,我曾在吧台观察了调酒师一晚上,他一直从里面不断取出冰块。冰好像没有用完的那一刻,无论有多少客人,调酒师永远都能从容不迫的应对。

每个调酒师肯定都遇到过客人关于冰的要求,比如莫吉托能不能去冰,比如某些鸡尾酒客人喝了一口要求再多加冰。又或者威士忌酸,装杯时可加冰也可不加冰,看客人喜好,看调酒师习惯。再或者装杯本不需要冰的某些鸡尾酒(比如sazerac)有时候也会给冰。所以鸡尾酒装杯加不加冰,到底谁说了算?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确切的答案,想将决定是否加冰的权利分配给一个明确的对象,那么恐怕你会失望。因为在调酒中,配方(鸡尾酒本身)、调酒师和客人三方角色都可能成为决定加不加冰的理由。至于为什么,我们需要从冰本身说起。

冰的作用有两个:降温与稀释。降温的同时能够压制风味,比如抑制甜味。人的味蕾在低温条件下感受风味的受体比室温要少很多,同时低温也能让酒精的灼烧感和刺激感降低,从而让口感更清爽。稀释既冰的水化,稀释后基酒更容易融合,酒中的芳香物质也更容易释放。如果一款鸡尾酒做得重口(例如过分酸甜),那么调酒师最后加一块冰,这样可以通过稀释和低温来压制过强的风味,从而平衡口感。我曾经在酒吧尝过一款调酒师即兴发挥的鸡尾酒,加了致死量的草药苦精,最后是使用了古典杯和超大的冰块来呈现。鸡尾酒的灵活多变在冰上体现的很明显。装杯时的冰块有着多种不同形状和大小,针对不同的鸡尾酒,又有着不同的选择策略。

大小一般为1英尺的立方体,适用于大部分的装杯加冰。很多长饮型鸡尾酒在装杯时都会使用标准冰块,比如Highball类鸡尾酒(Gin Rickey、自由古巴、金汤力等)。冰块的加入可以保证长饮鸡尾酒不会升温太多,客人即使慢慢喝也不会影响口感。使用柯林斯杯的金汤力一般使用三块标准冰块,其诀窍主要在于掌握冰块得融化速度,保持饮品口感的一致性。

从视觉角度,冰块为汤姆柯林斯在色彩上增加了层次感

直译为柯林斯长矛,实际上是可以放到柯林斯杯中的长条形冰块,一般为1x1x5英寸大小。在协助鸡尾酒保持低温的同时不至于过分稀释。这种冰块虽然视觉上更高级,成本也会更高,很多酒吧都会用几块标准冰叠加在一起来替代柯林斯长矛,效果差不多。

这种冰块体积较大,俗称大方冰,一般和古典杯组合在一起,适合on the rocks风格的鸡尾酒。由于融化速度较慢,在威士忌饮用中也很常见。我们熟悉的经典鸡尾酒内格罗尼、Old Fashioned都需要使用大方冰。

许多酒吧为了控制大方冰的融化速度,会特地凿去最容易化的棱角,再精细些,就演化成了冰球。冰球的视觉效果极佳,同时注重鸡尾酒品质的一种体现。如今有很多可以直接冻冰球的模具,但手凿冰球仍然是调酒里的一门手艺。

包括刨冰(shaved ice)、碎冰(crushed ice)、鹅卵石冰块(pebble ice)等。碎冰的重要性从不输于冰块,在tiki类、mojito类、julep类和swizzle类鸡尾酒中都要使用碎冰。以莫吉托(Mojito)和薄荷朱利普(Mint Julep)两款酒为例,为什么要用碎冰而不是冰块?在饮用时,客人们可以用吸管一边戳一边搅,时不时再喝上一口,相当有乐趣。两款鸡尾酒的原料中都有新鲜薄荷,薄荷、鸡尾酒和碎冰搅拌在一起,碎冰逐渐融化,可以喝到不同的风味层次。当然也有调酒师在莫吉托装杯时使用冰块,但是完整的冰块达不到碎冰的效果,饮用体验大打折扣。

Tiki类基本都为热带主题鸡尾酒,基本构成元素多为朗姆酒、酸橙汁和糖浆。碎冰容易融化,鸡尾酒中的风味糖浆和果汁被稀释,创造出合适的风味浓度。Swizzle类的热带主题性也很明显,它是一种加勒比风格的鸡尾酒,经常用朗姆酒、柑橘汁和糖浆制成。Swizzle类鸡尾酒基本都有碎冰,因此会用到一种特殊的旋转棒搅拌,用来帮助碎冰与酒液融合。碎冰、果汁、与花哨的点缀很容易让饮者们脑补出热带风情,这是鸡尾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时稀释也是鸡尾酒体验的一部分。

可以说碎冰适合戳着喝,搅着喝的鸡尾酒

对于可以慢慢喝的长饮来说,基本都会加冰以防止升温太快。相比之下,很多可以迅速被“消耗”掉的短饮则不加冰,比如干马提尼(Dry Martini)、边车(Sidecar)、吉姆雷特(Gimlet)等。装杯加不加冰对于短饮来说,有时候相对比较灵活。想不想快速喝掉一杯鸡尾酒可以成为是否加冰的理由。喝的比较快,或者在意稀释的影响,自然不需要在装杯时加冰。

有人就喜欢加冰的休闲Martini

对于一些可加可不加冰的鸡尾酒,比如威士忌酸,既可以不加冰使用传统的碟形杯呈上,也可以加大方冰放在古典杯中,全靠调酒师的习惯或者客人的喜好。

加不加冰有时候没有严格规则,纯属习惯。比如old fashioned一般是用大方冰,因为这款鸡尾酒本身度数高、风味强,比较“重口”,所以即使冰适度水化也不会太影响口感。但如果你去搜sazerac的配方,大多数配方都会强调这款酒不要加冰。

实际上sazerac的口感比old fashioned更加硬核一些(度数更高,风味浓郁),连old fashioned都不在意的稀释口感为什么到了sazerac反而成了一个问题?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杯酒非常精细,以致于稀释会让口感大打折扣;也有人说这纯粹因为sazerac诞生的年代冰块还不普及。

鸡尾酒配方中比例调整也可以成为考量是否加冰的依据。比如Hanky Panky用到金酒、味美思和苦精,本是一款短饮,应该在碟形杯中装杯且不加冰。然而我朋友在某家酒吧喝到的Hanky Panky被调酒师狂给苦精,最后使用了古典杯加大方冰的搭配策略。利用冰的水化来稀释苦精过分明显的味道,同时增强了整杯酒的风味张力。

所以聊了这么多,加冰这事到底谁说了算?或许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调酒师、客人,甚至鸡尾酒本身,都可能成为决定的关键。调酒的艺术就在于它的灵活与多样性,而冰块只是其中一个可以被巧妙利用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加冰,或许正是这三者之间的一场无声对话,最终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饮品体验。

作者简介

WHISKY

TsiAI

植物学肄业的酗酒少女

烈酒爱好者

独立撰稿人

往期回顾

WhiskyENJOY享威

新锐创意酒类文化媒体

北京威士忌节WHISKY+主办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