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溴酸盐”风波背后,巨头开始“打水仗”

7月18日,香港消委会就「农夫山泉」测试样本结果发表澄清,称早先的检测样本分类不明晰,检测的农夫山泉有关产品既不是「天然矿泉水」,亦非「纯净水」,而是「饮用天然水」,因此将农夫山泉的样本改列为一独立类别「饮用天然水」,并重新评分。

澄清中表示,农夫山泉的产品符合其生产地标准,可以安全饮用。重新评分后,农夫山泉样本的整体表现由4.5星调整至5星。香港消委会还就此次测试因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引起的误会,表示抱歉。

在香港消委致歉后,7月18日,农夫山泉股价有所提振,最高点涨超8%。

回看此次事件发生经过,农夫山泉面对香港消委会提出自身产品溴酸盐超标的舆论风波,态度强硬,与其当下身处激烈的竞争环境分不开。

01

农夫山泉硬刚香港消委会

7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公布了一则饮用水检测报告,称国内水企农夫山泉和百岁山的产品检出溴酸盐。检测显示,百岁山和农夫山泉被检出含有溴酸盐为3微克/升,而其他品牌未检出。

溴酸盐是什么?它是天然存在于水中的溴化物被消毒剂臭氧氧化而衍生的副产品,是一种致癌物质。香港消委会指出,摄入大量溴酸盐可引致恶心、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甚或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在香港消委会报告发布当日,农夫山泉股价大跌4.56%,市值一天蒸发近180亿港元。7月16日,农夫山泉股价继续下跌,盘中一度达到202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全天收于32.550港元/股,跌2.84%。

对此,农夫山泉选择硬刚香港消委会,在其官微发布回应称,“香港消委会存在三大错误,分别是适用标准类别错误、标准判定错误、评价语言不专业且有故意误导性。”农夫山泉方表示,已委托香港律师,要求香港消委会向农夫山泉及其消费者郑重道歉。

香港消委会报告称,这一测试主要参考中国香港、美国及欧盟相关法例及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瓶装/包装饮用水(不包括天然矿泉水)通用标准》及《天然矿泉水标准》而得出,其中欧盟矿泉水相关标准为不得超过3微克/升,而此次百岁山、农夫山泉溴酸盐的检出值,达到了欧盟订定适用于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的溴酸盐最大限值3微克/升。

对此,农夫山泉表示反对,称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产品,即使采用欧盟地区标准,也应适用欧盟‘饮用水’安全标准而非‘天然矿泉水’标准评价。而根据欧盟饮用水安全标准,溴酸盐安全含量为不超过10微克/升。

此外,在中国、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世界卫生组织等各类饮用水安全标准中,溴酸盐安全规定也均为不超过10微克/升。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产品为3微克/升,完全符合以上各国各地区饮用水安全标准,属于优质合格产品。

多年来,农夫山泉的龙头地位稳固。但今年以来,农夫山泉的舆论危机、华润怡宝冲刺IPO、娃哈哈猛打“终端铺货突击战”,以及以东方甄选、胖东来为代表的新玩家的入场,都似乎在向农夫山泉的龙头地位发起冲击。

农夫山泉此次选择“硬刚”香港消委会,或许也是一次对于自身地位的保卫战。

02

股价大跌,钟睒睒开启“救市”计划

2020年,农夫山泉成功登陆港交所,首日市值3703亿港元。此后,农夫山泉股价高开高走,并乘着核心资产的浪潮,股价一度冲上65港元/股,市值更是突破6000亿港元。

然而今年5月以来,农夫山泉的股价一路下滑,在今年5月3日跌到近48港元/股的阶段性高点后一路向下,两个月内跌近30%。据券商中国,截至7月9日收盘,农夫山泉总市值约为3700亿港元,两个月内总市值蒸发近1700亿港元。

在股价持续低迷之际,7月9日盘后,农夫山泉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养生堂计划自本公告日起的约六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收购增持公司H股股份,预计增持总金额不超过20亿港元。这意味着养生堂实控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也开启了救市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至今,农夫山泉一直雄踞饮用水企业榜首的宝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在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农夫山泉以23.6%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此外,2023年农夫山泉业绩表现强劲,总营收426.67亿元,同比增长28.4%。

然而,2023年年报显示,农夫山泉总营收426.67亿元,包装饮用水产品在2023年营收仅为202.6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为47.5%,首次跌至50%以下。伴随着怡宝母公司华润饮料递交港股上市招股书,计划通过募资扩大产能和市场份额;以及娃哈哈加大投入城市渠道争夺市场,农夫山泉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只多不少。

今年4月,农夫山泉推出“绿瓶”纯净水,进入瓶装纯净水市场,狙击怡宝、娃哈哈等竞争对手。瓶装水行业已经发展多年,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为何现在又起大风浪?

03

巨头“打水仗”, 开启价格战

2000年,农夫山泉对外宣称停止生产纯净水。24年后,也就是在今年4月,农夫山泉高调推出绿瓶纯净水,在线上、线下渠道火力全开,率先打响“价格战”。

在农夫山泉官方抖音直播间,12瓶550毫升的纯净水促销价格只需9.9元,折合约0.83元/瓶。而在部分线下渠道,农夫山泉纯净水甚至打出8.9元/包的价格,折合约0.74元/瓶。

在农夫山泉“绿瓶”水快速降价抢占市场后,娃哈哈、怡宝等多个品牌的瓶装水也开启了各种优惠促销模式,在部分线下超市,有的饮用水单瓶价格低至约0.65元。要知道,在此之前,1元水市场主要是今麦郎蓝标水、冰露纯净水等品牌,除去渠道费用、水源、包装及物流成本,1元水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然而近两年,低价与折扣成为关键词,无论是量贩零食业态和硬折扣的快速发展,还是快消产品极致性价比的回归,都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因此,今年夏天瓶装水的价格战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于农夫山泉来说,纯净水的低价促销有着明显的“攻守兼备”意味,一方面低价的新品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新品在抢占守住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不会动摇公司王牌产品“红瓶天然水”的地位。

短期来看,瓶装水行业会进入高度内卷阶段。然而,对于其他企业来说,牺牲利润换取市场规模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做水不再赚钱,企业和经销商应该怎么办?瓶装水还是门好生意吗?

事实上,当价格战打响时,再好的生意都需要承受一段时间的阵痛,直到找到新的平衡点,从咖啡市场瑞幸库迪之间的9.9“肉搏战”便可窥见一二。或许正如食业家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市场“水战”从未停止,但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便捷的饮水需求,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