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市值蒸发超200亿元,贝因美4800万股股权将被公开拍卖

近日,贝因美(00257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实控人谢宏及其关联方近日收到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恢复执行通知书》和《网络拍卖告知书》。因执行案件需要,杭州中院近期将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对贝因美集团持有公司的4800万股股权进行第一次公开拍卖,评估价为2.02亿元。

公告显示,此次将被司法拍卖的标的为贝因美集团前期已质押予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4800万无限售流通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6.57%,占公司总股本的4.44%。

贝因美集团是贝因美的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总数约为1.81亿股,占贝因美总股本16.72%。截至目前,贝因美集团质押/冻结上市公司股份数量约为1.79亿股,占其所持贝因美股份总数的99.16%。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若本次司法拍卖完成,贝因美集团持有贝因美股份总数将降至约1.33亿股,在贝因美的持股比例将由16.72%降至12.28%。第二大股东宁波信达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贝因美3.74%,与贝因美集团持股仍有较大距离。

据公告,贝因美集团所持质押股份质押权人还包括交通银行杭州浣纱支行、建设银钢杭州高新支行、农业银行杭州滨江支行、工商银行杭州西湖支行、宁波信达华建投资等。贝因美集团正在就自身债务问题积极与各债权人协商转质押方案或引入第三方进行债务重组,以确保债务问题可以妥善平稳解决。贝因美集团早已负债高企,2023年资产负债率已达92.98%。

如贝因美集团未能按照约定还款,上述质押股权将会变更至债权人名下,贝因美集团可能会丧失这部分股权。对此,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贝因美证券事务联络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不会出现股权归属变动,因为大部分质权人是银行。如公司经营正常,银行方面不会采取相应行动。

上述工作人员还称,贝因美集团已停掉了很多业务,名下能正常运行的只剩下上市公司。

01

贝因美集团近三年亏损超7亿元

贝因美董事长、总经理谢宏持股贝因美集团超过83%,由此实现对上市公司贝因美的实际控制。

贝因美集团主要从事乳业相关原料贸易等业务,经营规模一再缩减。2021年,该公司营收尚能达到24.48亿元,2022年营收骤降至7.52亿元,2023年收入规模只有1368.19万元。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贝因美公告发现,2015年,贝因美陷入亏损。次年,贝因美集团就开始质押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以求融资。

据贝因美集团债券市场公告,2015年净亏损5.88亿元,净亏损总额超过2014年审计后净资产的10%。自出现严重亏损后,贝因美集团开始通过质押股份的方式进行融资。

截至目前,贝因美集团所持贝因美股份已质押比例超过99%,已开始出现无法偿还借款而把股票过户的情况。

2024年2月8日,贝因美集团因为无法按时偿还4419.19万元借款,将1078.90万股过户给金谷信托,占贝因美集团持股比例为5.64%。2023年12月9日,贝因美集团因未按时偿还3549.40万元借款,将500万股票过户给高新金投,占贝因美集团持股比例为2.55%。

贝因美集团糟糕的经营状况,或难以支撑其偿还债务。贝因美发布公告显示,2018年贝因美集团资产负债率就已经达到73.56%。

2021年,贝因美开始从贝因美集团采购乳清粉等生产原料。虽然二者产生关联交易,但子公司的“输血”并没有拯救贝因美集团。

贝因美集团负债水平再次升高。2022年,该公司资产负债率达91.32%,2023年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92.98%。2021年-2023年,贝因美集团连续三年亏损,三年合计亏损规模达7.25亿元。

截至今年2月,贝因美集团借款总额达7.14亿元,未来半年内需要偿付的债务为4.81亿元。

此外,2023年,贝因美集团与贝因美之间的交易收入金额还引发监管关注。在贝因美回复深交所2023年年度报告问询函公告中,2023年贝因美向贝因美集团的采购金额为3464.91万元,采购在2023年末已经结清。同时,贝因美向贝因美集团子公司比因美特的采购金额为4011.75 万元。

但在2024年2月27日贝因美发布的《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及质押的公告》公告中,贝因美集团营收为1368.19万元,该营收比贝因美支付的采购金额总额少2096.72万元。

针对采购金额与贝因美集团营收有所差距这一情况,时代周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贝因美证券事务联络部,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贝因美是贝因美集团旗下最重要的资产,但由于两家公司独立运行,贝因美不能确定贝因美集团收入确认如何计算,收入确认时间可能会有所差异。

02

贝因美奶粉销售遇冷

贝因美集团陷入困境,贝因美的经营也难言乐观。

2024年1月,贝因美发布向银行申请资产抵押贷款的公告。本次拟用于抵押的资产为公司自有土地、房屋、建筑物及子公司所持土地、厂房、建筑物、在建工程及机器设备,上述资产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合计10.25亿元(未经审计)。

2024年2月,贝因美发布其控股公司质押股份的公告。由于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面临较大资金困难,拟质押/冻结本公司股份数量为1.79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9.16%。

2011年贝因美在深交所上市,不久创始人谢宏卸任董事长,隐居幕后。谢宏离职后,贝因美因高管变动频繁、反垄断调查启动、战略失误等诸多原因,业务急转直下,甚至濒临退市。

2018年3月,原本卸任了7年的创始人谢宏重新担任董事长与总裁。他面对的是内忧外困的局面。于是,谢宏提出一项“改造计划”,实施全方位的开源节流。然而,整体奶粉市场的需求正在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集中爆发,导致近几年贝因美业绩波动较大。

在艾普思调研报告中,2023年5月婴幼儿奶粉销量Top10品牌里已经没有了贝因美的身影。

从财报来看,2018年-2021年,贝因美营收整体起色不大。2019年营收达到27.85亿,同比增长11.83%;但是好景不长,随后的2020年与2021年,营收再次持续下滑。

另据财报披露,贝因美奶粉业务自2019年25.08亿元的高点,至2022年已呈现下滑趋势,收入逐年降至22.76亿元。进入2023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未扭转,收入微降0.76%至11.81亿元;同时奶粉销售量也遭遇挑战,仅为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3.75%。

经销商对贝因美市场困境的感受更加明显。

2021年,全国1256位贝因美经销商能带来9.18亿元营收,平均每家经销商年收入超73万元。2022年贝因美共有1787位经销商,经销商渠道合计营收8.42亿元;经计算,当年平均每位经销商营收约47.1万元。

2023年上半年,尽管公司新增了267家经销商,但单家经销商的平均收入却仅为14.5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一半。

截至2023年底,贝因美全国经销商数量增长至1995位,而经销商渠道合计收入却缩减至5.33亿元,平均每家经销商年收入仅约26.7万元。由此计算,去年贝因美经销商的平均收入缩水了43.3%。

基于奶粉市场整体性疲软,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2023年6月末,公司设计的年产能高达12.23万吨,但实际仅实现了6.8万吨的产能。

2023年贝因美各产品板块产量如下:奶粉产量为23728.78吨、米粉762.72吨、其他产品12.63吨,合计总产量2.45万吨。在下半年没有扩产的情况下,贝因美去年产能利用率为36%。

03

“神童”创始人还能拯救贝因美?

贝因美业绩不佳,贝因美集团深陷债务危机,创始人谢宏这次可能真遇到了难题。谢宏是贝因美的创始人,1992年谢宏研制的速食婴幼儿营养米粉投入生产,贝因美就此诞生,并在2011年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不到3个月,谢宏因身体原因退居幕后,把贝因美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之后,贝因美经历高层动荡,董事长换了三任,业绩也一落千丈。

2018年回归后,谢宏对贝因美抱有很高的期待。

2020年贝因美发布的《2020年-2024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提及了两个目标,其一是产品销售规模重回行业“三甲”,其二是构筑营收破千亿的母婴生态圈。但行至2024年,公司无论距离哪一个目标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至少从负债端来看,公司和背后的大股东一直在“满负荷运转”。那么,当初谢宏借来纾困的钱都花去哪了?

一部分是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偿还旧账、重建渠道、重构体系、重造团队,都需要付出代价。

2017年,贝因美的短期借款为9.38亿元,长期借款5.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61亿元,有息负债总额超17亿元。但公司的货币资金仅7.72亿元,其中还包括3.1亿元已质押的定期存款和2000万元不能随时支取的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证金。再结合连续第五年下降,已降至0.97的流动比率,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已经到了历史低点。

对比现在,贝因美虽然仍有流动性问题,但总负债、有息负债都下降了不少,经营性现金流也早已转正。

与此同时,贝因美集团也腾不出手帮上市公司。2018年-2022年,贝因美集团累计新增5.45亿元被执行金额。为周转资金,贝因美集团一度拍卖了持有的分众传媒股权,并在2021年初将5500万股贝因美股份一次性转让给信达华建,套现3.02亿元。

此外,贝因美的“高赊销”战略也一直在给公司造成资金压力。2015年,国家食药监局对奶粉配方注册制出台新规后,各厂商为清库存大打价格战,想要抢占市场的贝因美,便开始对优质客户进行大幅度授信。换言之,贝因美开始向分销商、经销商大量压货,而应收账款这颗雷也就此埋下。

乳业分析师宋亮曾对“界面新闻”表示,向经销商赊销货物是贝因美的一大问题,这些赊销的产品卖不掉就形成了积压的库存,进一步形成应收账款。而积压后日期不好的货品,仍然需要贝因美来清理,只能亏损出清。

直至近两年,贝因美的应收账款仍旧维持在高位。2020年-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1.45亿元、11.39亿元、10亿元、8.32亿元坏账准备余额分别为5.03亿元、3.98亿元、4.74亿元、4.36亿元

来源:罐头图库

更重要的是,贝因美的盈利能力没能实现显著提升。2017年至2023年,公司毛利率从60.12%降至47.07%,市场份额早已不复当年。

根据中金公司资料,2009年,贝因美以8.2%的市场份额位居奶粉行业第三位,仅次于雀巢、达能,成为国产奶粉第一品牌。但到了2022年,根据Euromonitor数据,贝因美的市占率仅为1.7%,只有当年的1/5左右。

虽然贝因美在2018年、2021年实现扭亏,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变卖资产、减少支出实现的。2015年-2023年,贝因美的净资产一路从36.68亿元降至15.9亿元;2015年-2021年,公司的员工数量也从4002人减少至918人。

本来清算前人留下的债已经是个难题,公司自我造血能力又不够,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即使有从上到下的变革,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债台高筑的窘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贝因美作为曾经的国产奶粉一哥,这几年整体发展受到比较大的压迫。在整个奶粉的竞争当中,公司并没有凸显出原有的品牌效应以及规模效应。所以从整个产业端、资本端、渠道端、消费端去看,贝因美未来的发展存在较大变数。

受此影响,贝因美股价自2015年高点至2022年5月一度跌超85%。此前公司纾困时引进的长城国融也萌生退意。连续减持叠加被动稀释后,至2024年一季度其持股比例已从5.09%降至2.85%。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