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威士忌酒厂千女散花,产区又该如何再定义?

↓ 文末彩蛋预警 ↓

十五世纪英王詹姆斯四世下令:“给修道士Friar John Cor八桶麦芽,用来制作生命之水(Aqua vitae)”。后来这种蒸馏粮食水果得到的神奇炼金液,被冠以Whisky的名字。直到今天,数以百记的威士忌酒厂在全世界源源不断的酿造着工艺成熟的威士忌,再因为地理位置、所属国家、风味差异,被划分为一个个不同产区,人们凭此来对某款威士忌有初步印象,对如今威士忌酒友们来说,辅助联想是产区定义最常应用的时刻。而早在数百年前,产区定义背后其实有更好玩的知识。

苏格兰威士忌产区

公认的世界威士忌五大产区——苏格兰、爱尔兰、美国、加拿大、日本。近些年澳大利亚也被部分人认为是第六大产区。这些不同国家之中,又会划分出多个代表着独特风土的细分产区。

拿最著名且最大的威士忌产区苏格兰来说,法律上有五大细分产区:高地、低地、斯佩塞、坎贝尔镇以及艾雷岛,而如今其余岛屿区(Islands)被认为是非官方的第六大产区。因风土酿造方式等等诸多不同,我们很容易区分开这六大产区。但早在两百多年前,第一个划分出苏格兰不同产区的法案,则与区分风味毫无关联。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由于参与了英格兰保皇党与议会派内战,缺乏军费的苏格兰议会便将目光盯上了逐渐流行起来的威士忌。1644年苏格兰议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烈酒税,税金昂贵,以至于酿酒匠和税收官开展了长达多年的躲猫猫游戏,如今声明显著的产区斯佩塞,也正是那时私酿者们找到的避税酿酒天堂。

而真正第一次划分产区界线,则是1784年英政府颁布的《Wash Act》法案。此法案意在鼓励合法蒸馏以打击私酿,换句话说便是为了更好收税。

该法案引出了一条“高地线”,线往北的高地地区税率较低,限制蒸馏器的容量和数量,且禁止出口威士忌到低地以保护低地酒厂利益,违者除以重罚。高地酿造方式的特殊加上法案限制,一定意义上成就了后世高地高品质威士忌的美名。线往南的低地地区税率较高,但不限制其蒸馏产量,离英格兰本土近也方便出口。于是低地酒厂便提高蒸馏速率和产量,加上低地地区常用三次蒸馏法生产出轻柔细腻,易于尝试的威士忌,短暂的后世低地地区也逐渐发展出具有商业性质的蒸馏产业。

该法案意在鼓励高地地区私酿走向合法,但高地地区被限制产量,加上重罚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低地地区又征收高额税费区别对待,可谓是双双愤怒。该法案颁布以来,非法蒸馏和走私反倒越发猖獗,政府终于改变思路颁布新法,我们往后再论。

到了十九世纪,调和威士忌的出现,整个行业风向逐渐转向调配。于是调酒师们便依照不同产区的风味区别来分类威士忌。比如艾雷岛购买的威士忌常带有烟熏风味,坎贝尔镇的威士忌常常油润可人。十九世纪后期苏格兰北方铁路扩建,以及格兰威特酒厂的名气飙升,斯佩河(Spey)附近的酒厂越建越多,大家逐渐被归类为一个地区——斯佩塞(Speyside)。

1909年,皇家威士忌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 on Whiskey)发出酒厂调查报告,第一次正式的将高地、低地、艾雷岛、坎贝尔镇、斯佩塞列为不同的地区,至此,五大产区的概念便扎根在后世消费者的认知中。而一路横跨二十世纪, 直到2009年,《苏格兰威士忌法规》(The Scotch Whisky Regulations)开始强调苏格兰威士忌的欧盟地理标志,并通过法律框架全面规范了苏格兰威士忌的酿造、贴标等技术。同时规定了受法律保护的生产地区,也正是上文的苏格兰威士忌五大产区。

苏格兰威士忌法规中的产区规定

自此,从一条东西横跨的高地线,到受法律保护的五大产区,苏格兰威士忌产区发展告一段落。而这也是全球所有生产威士忌的国家中最清晰、最可考究的产区定义历史。产区曾经代表着某款酒可能的风味,但随着审美、酿造技术的更新迭代,如今也不再是非常准确的评判标准,比如位于艾雷岛的布纳哈本(Bunnahabhain)和布赫拉迪(Bruichladdich)都生产无泥煤的威士忌,而现在一些新酒厂,比如格兰纳里奇旗下的秘客(MEIKLE TOIR)威士忌也推出了斯佩塞泥煤威士忌,威士忌风味的千姿百态,也正是其迷人之处。

上文提到,公认的世界五大威士忌产区,依照风土不同都可能会划分出细分产区。除去传承最久的苏格兰、爱尔兰。另外三个国家的威士忌酿造也十分成熟。美国的威士忌酿造历史虽然只有200多年,但却是世界上消费威士忌最多的国家。其最为著名的波本威士忌正如其名,源于其产地肯塔基州的波本郡,而美国威士忌独特的加入玉米、谷物、黑麦等原材料酿造也使美威的风味甜美且狂野。

因为美国威士忌的法律规定只要以谷物发酵、蒸馏后酒精度在95%以下,在橡木桶中陈年最终不低于40%装瓶的酒都可以叫威士忌,所以美国诞生出很多利用不同原料酿造的威士忌。也正是因为法律规定并不如苏格兰般严格,所以美国威士忌的分类往往不以产区分类,而是靠原料的不同。

再看日本威士忌,短短百年的酿造历史,从最北端的北海道到南段的九州,蒸馏厂遍布全国。但大多酒厂还是新建成,待到有产品上市还需数年,如今日本威士忌蒸馏所多归属于大型公司如三得利、NIKKA、麒麟等等,其酒风味多因酒厂之间蒸馏器不同,酿造方式不同而不同,并不像苏格兰会有明显的地域特性,而诸如最近如日中天的水楢桶威士忌,也并不局限在某家酒厂或地区。

日本威士忌曾经鱼龙混杂,二十一世纪日威大热之后,各种从苏格兰、加拿大、美国等地买来的威士忌原酒在日本加以包装便摇身一变成为日本威士忌,更有甚者拿中性酒精怼上糖浆香精滥竽充数。2021年2月,日本洋酒酒造组合确定了可标识为“日本威士忌”的威士忌的定义。条件包括原材料必须使用麦芽、谷类、在日本国内采集的水,并且在日本国内的蒸馏厂酿造,装入700升以下的木桶中,在日本国内熟成3年以上等。该定义一直试用至2024年3月31日。从四月也就是现在开始正式施行,相信以后的日威市场会越来越干净,出现更多珍馐佳肴。也许市场上产品多了,风味类别多种多样了,日本威士忌也会有诸如苏格兰威士忌发展一样的轨迹,逐渐延伸出不同产区,挖掘出各地风土的特色。

近几年国内也涌现出一些颇具势头的威士忌酒厂,著名如噶玛兰、崃州、高朗、东威、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超过30家威士忌酒厂,当然其中多半都还没有产品正式上市,但这正是中国威士忌萌芽的春天。不止本地企业,全球烈酒巨头们也都纷纷加入中国市场:帝亚吉欧2021年开始在云南洱源县兴建“帝亚吉欧洱源威士忌酒厂”,保乐力加在四川峨眉山兴建“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并且2023年12月推出了酒厂第一款产品。那么如此之多酒厂探出枝丫,【中国威士忌产区】是否会诞生呢?

位于千岛湖的淳岸威士忌酒厂

回看苏格兰产区诞生的种种历史,是威士忌已然变成人们的生活和成熟的产业后,才逐渐演变出产区的概念,承认现在已经有声音提出“千岛湖产区”“四川产区”等等,但我认为中国威士忌更重要的是先做好产品,像200年历史的美国,百年历史的日本,威士忌对他们也是舶来品,中国无论是气候还是风土都可谓地大物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中国本身的元素将舶来品演变成自己的作品,相信起辅助作用的产区概念也自然诞生了。

欣慰的是,从目前发展来看,有老牌企业的投入,有已然拿到成绩的先驱,有呕心沥血专注产品的匠人,有颇具特色的工艺,中国威士忌正在越来越好,时不时品尝到的未成熟款也差强人意,相信未来的中国威士忌一定会令人拍手称赞。

产区是威士忌非常有趣的名牌,也是通过一款款酒给一个地区描绘出模样。有时看到产区就对味道心里有数,盲品时也总会想着是哪个产区的酒,但不可忘记是先有酒再有产区,倒反天罡先讲故事再做酒,就稍显本末倒置了。

作者简介

WHISKY

钟藏之

酒量一盎司的大学生酒精爱好者

往期回顾

WhiskyENJOY享威

新锐创意酒类文化媒体

北京威士忌节WHISKY+主办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