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最好的招待 | 来泉州吃“桌”

闽南民风豪杰好客,但凡婚丧喜庆,均设宴待客。设宴俗称“办桌”,赴宴俗称“吃桌”,如乔迁新居办“入厝桌”,子孙满月、周岁办“满月桌”和“度晬桌”,迎接华侨归国办“接风桌”,宴席之前甚至还有“彩排桌”。相较其他地区,改革开放后泉州民间的工商业蓬勃发展,生意往来就少不了热情招待,另外催生出许多的“生意桌”。

加之泉州人敬佛祀神之风甚浓,每年不胜枚举的“添香日”“佛生日”或“普度日”,都要摆筵席供筵碗,敬神同时也敬人,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都一并请来,宴席甚至摆出家门摆到街边。有句俗语叫“饭(傍)神福禄”,按闽南语意思是傍着神明的福气才吃上好料。宴席期间为了活跃气氛,多要饮酒助兴,有划拳之举,有的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远听如高歌;有的粗犷短促,听来则好似吵架。

久而久之,泉州的宴席也产生了一些民间惯例,如忌讳上六道、九道、十二道菜,有俗语云:“六碗摆,押去刣”,六碗一般给死囚临刑前食用,“九”在闽南语中与“狗”同音,不敬,十二碗则是用于先人告别人世的最后一次祭拜;丧事宴上一般不鼓动划拳;宴席中忌收走碗筷,有送客之意;斟酒一般不斟太满,有 “七分茶、八分酒”之说,避免泼洒;沿海一带的宴席忌翻鱼,意在避讳“翻船”,吃完一面就夹掉鱼脊骨吃另一面;等等。

泉州临海,宴席的菜肴自然以海鲜为主,肉类为辅,不少外地朋友来到泉州吃酒席,都会被主家的“壕气”所震撼,早年一户人家办桌的态度和规格,会直接影响这家人的门风和在村里的名声。

除开酒店设宴,不少人家都会请“办桌师”到自家宅院,搭建厨房烹制菜肴,桌椅餐具食材全包,档次甚至胜过酒家,叫“有香无相”,讲究口味和真材实料。办桌师的口碑靠的是长年积累,名声好的师傅总是很抢手,甚至要提前几个月、半年预订。

旧社会时办桌条件有限,炒芋丸、煎䭔、冬粉、糯米饭、肉夹包等粗饱之物普遍被作为正菜,后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红蟳、花龙、干鲍、海参、东星斑等名贵菜肴纷纷被摆上宴席,传统菜品也推陈出新,得到大众青睐。

宴席出菜通常遵循一定规律,讲究“头尾甜”(头尾安排炸枣、糕点、花生仁汤等),接着一般是卤味、海鲜拼盘(烧鸭、海蜇皮、章鱼足等),再依次穿插正菜、主食(现多为面线、肉包等),红蟳和清蒸鱼(鲈鱼、龙胆、斗鲳等,系正菜最后一道,象征有头有尾)一般属必上的菜,乳鸽和鸡则可互相替代。

可以说,泉州人的一生,都是从宴席开始,以宴席结束的。不同的宴席各具不同的习俗特色,体现出泉州人对社会、家庭伦理的重视和讲究。

满月宴

在泉州,满月,是新生儿来到人世后第一个隆重的喜庆日子。婴儿新生的手忙脚乱此时告一段落,无论家境富裕抑或贫穷,泉州的人家都会尽量礼数到位,为新生儿郑重地办一场满月宴。

在举行满月宴前,按传统会先送“满月龟”给亲朋好友,因其外形特点又被称作“猪母奶”,意谓奶水充沛。龟粿粽送出就等同于“放帖”,通知大伙来喝满月酒,亲朋好友遂备办金银首饰、衣服鞋帽等礼物准备赴宴。

传统的满月宴以“浥饭”或八宝饭作为头道菜开席。浥饭,也叫香饭、生子饭,可用于供奉“床母”,旧时泉州人家中添丁进口,一定要炝浥饭分送给邻居和亲朋好友,以分享喜悦。浥饭以三层肉、香菇、蚵干、干贝等为原料,与爆香的红葱头、猪油等入大锅柴火炝熟,因米粒油润、油香诱人深受泉州人喜爱。

八宝饭用的则是糯米,除三层肉、香菇等食材外,还加入莲子、胡萝卜丁、玉米,青豆等合煮而成,吃起来口感软糯,口味可分咸甜两种。

满月宴的菜式讲究“全”的圆满,如安排全鸡、全鸭、全鱼等菜色。满月宴上主人还要怀抱婴儿向各桌致礼,关系亲近的客人可回致红包。

有的泉州人家还会在婴儿满四周月时,举办四月宴,做“四月桃”分送亲友。

度晬宴

周岁,在泉州又称“度晬”。周岁以前,新生儿还未断奶,在古代是难以养活的阶段,周岁即小生命存活所历经的第一道坎,而后要到两周岁时才过“头生日”。一旦度过周岁,家人便办宴欢庆,有的还会同时宴请“夫人妈”以答谢保庇,昭示着这个小生命真正走上正轨,因此周岁宴的地位举足轻重,必须在新生儿满周岁当天举行,不能推迟或改期,亲戚邻里都要尽量当天抽空参加。

福建民间有两大女神 其一是海上女神妈祖

其二是妇幼保护神临水夫人陈靖姑

“度晬龟”,也叫四脚龟,是婴儿周岁时分送给亲友的龟粿,需用专门的模具印出龟壳。周岁的孩子正学走路,俗语有云:“会走走晬一,袂走走晬七”,度晬龟的寓意正是希望孩子能脚踏实地,健康成长。与满月宴的头道“浥饭”不同,早年间的度晬宴通常将面作为第一道,这是因为闽南语中“面”与“命”谐音,代表生命,并且面越长越好、越粗越好,烹制过程中不能剪断。

十六岁宴

做十六岁生日是闽台地区特有的成年礼俗,泉州人习惯在这天依照古礼大办酒席,隆重庆贺孩子长大成人,男孩谓之“成丁”,女孩谓之“及笄”。在泉州,孩子未满十六岁前,多有拜“七娘妈”为契母,以求庇护健康平安成长的习俗。

是故举办十六岁宴之前,家里要先备办“三牲”(多为“小三牲”,即公鸡、猪脚、鱼)以及果合、面、鸡蛋等物,“洗契”以解除与七娘妈之间的契约,并酬谢床母、檐口妈、夫人妈等妇幼保护神的庇佑之恩。安溪、南安等地,则另有做十六岁洗契的习俗来自广泽尊王信俗的说法。

广泽尊王十六岁时得道飞升

通常来说,十六岁宴一般不向宾客收取礼金红包。宴请的对象除亲戚外,孩子玩得较好的同学、朋友也都会邀请参加,早年民风铺张之时,少男少女常常要佩戴一身“沉重”的金饰,在父母的陪伴下,向出席宴席的叔伯舅婶致意,有的人家还会将供品和亲朋赠送的礼品陈列在一起,让来宾参观,以示孩子的贵气。

婚宴

婚宴,是闽南宴席中排场最庞大,菜式等等安排最为讲究的宴席,旧社会时通常要安排二十四道菜肴,使用可坐十二人的大方桌,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菜品的数量已有所改革。婚宴请柬一般提前半个月、一个月就要登门送到,临到宴前还要“三请四邀”。宴席坐次安排也有讲究,例如主席主位一般安排新郎大舅就座,闽南话叫“母舅坐大位”。

婚宴的菜品和食材数量、分的香烟论盒论支都尽量取双数,表示好事成双,菜名取法也多用“龙”“凤”等字眼,来表示男女双方相伴长久。甜汤多选用红枣、百合、莲子等制成的羹汤,寓意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喜宴初开时,鞭炮燃放,笼吹伴奏。喜宴进行到一半,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先行上桌的整鸡客人不能动筷,直到新郎表达过感谢,用筷子象征性地把鸡剔破,这道菜才可被享用,新郎新娘方可去下一桌敬酒。然而,并不是每桌都可简单过关的,有的宾客会把筷子架在盛鸡的汤碗上,新郎方必须划拳猜赢,才被允许剔鸡,这就要大大考验酒伴(酒替)的智慧和酒量了。

倘若婚宴没有采取联婚形式,那就需要在第二天紧接着办返亲宴,闽南话又叫“子婿桌”,排场丝毫不减。一些地方有“鸡飞鳗走”的说法,意思是整鸡端上桌来,就要起身开始敬酒,见到鳗鱼出来,女婿就要假意离开,这时女方家人再作挽留。

普度宴

普度(渡),即普度众生之意,整个农历七月,都是泉州做普度的月令。各家各户备办丰盛菜肴祭祀祖先、神祗及游魂之后,都要广邀亲朋好友聚吃一通,客人越多主人面上越有光彩。早年间,富有之家争奢斗侈,令人咋舌,贫困之户也亦步亦趋,甚至举债而行。七月摆普度宴,还有八月再做“重普”的,海边地区则另做“水普”,更有甚者,还在六月的同一天做“预普”(竖灯)。

以著名的石狮龟湖大普为例,轮值到的村庄举村狂欢,一日里请三、四十台傀儡、高甲在乡里演出。傍晚开宴,桌椅不够,干脆用直径三尺多的大笸箩当桌子用,摆上菜肴烧酒,客人围坐尽情吃喝。各家各户均备办十到二十桌的菜肴供应,不论是不是亲友,有的客人拉来一二十人入席吃喝主人也不计较。当晚不仅来看戏的外乡人参加宴席,甚至一些乞食(乞丐)也鱼目混珠而来,主人一样大量大福地施舍,闽谚“闻名龟湖大普”即在于此。

寿宴

在泉州,人过五十才称得上“福”,可“做大生日”宴请宾朋,这是因为旧社会时人均寿命不长,一般子女成婚有了孙辈就可称长寿了。之后每长十岁可做寿一次,多“做九不做十”,比如六十九岁时做七十岁生日,谐音“长久”,部分地区也有“男做九,女做十”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家中老父母如若健在,本人一般不“做大生日”,仅做小寿。寿宴不必像周岁宴那样严格在当天举行,可根据主角的情况适当推后无妨。不论如何,长辈做寿都是家族盛事,在外的晚辈应提前返家,寿星则身穿红色衣物,营造团圆、喜庆的氛围。

传统的泉州寿宴第一道菜多是甜蛋汤,寿面也是必备的,要放稍炸过的鹌鹑蛋。吃寿面称“抽寿”,取面条绵长延年之意。宴席菜式讲求谐音吉祥寓意,例如以“鸭”成菜,是因为闽南语里“鸭”和“百”谐音,寓意长寿百年,此外“鹤”“仙”等字眼也很普遍。宴后甜汤则以莲子、花生为主材,寓意“百子千孙”,后代开枝散叶。早年寿宴上还会准备以糖、炒花生末、金桔末等为馅制成的“桃包”,取“蟠桃献寿”之意。

丧事宴

泉州有句俗语叫“生着生嘞苏杭二州,死着死嘞福建泉州”,说的是泉州旧俗丧礼十分隆重,令人羡慕。闽南文化里认为只要逝者生前已四代同堂,就可视为“喜丧”,因行善积德的造化而达到圆满,应当当作欢喜的宴席来举办。

出生时,一碗浥饭分发左邻右舍,以示庆祝;往生办丧,也要一碗浥饭感谢亲朋好友。子孙们为往生者“做功德”,全村空闲人等都来帮忙,亲朋好友都“不请自到”前来吊唁,主家就得连办几天流水席及“功德桌”宴客,水酒都要齐全,往往是一边悲戚,一边嘈杂,人生百味尽在其中。除了功德桌,泉州的丧礼中还有下山桌、四十九日桌和三年礼毕脱孝桌,目的都是感恩亲朋友邻的不离不弃和大力支持。

不似周岁宴、喜宴可提前准备,丧事宴上的菜品和礼仪都较为简易,有的地方讲究“九拖十”,即九道菜加一道甜汤。甜汤代表止哀,意思是再多悲伤也要收起了,在世之人还需过甜美的日子。卤面在宴席中也必不可少,据说“夹一口面吃”可以去除霉头。操办丧宴主人都不会出门迎送宾客,参加宴席的宾客亦不作道别。

(文、图综合自《闽南侨乡风情录》《泉州习俗》《泉州民间信俗文化志》、最懂泉州、泉州影像、草草啖盐说蜜、花巷傲客城市菜单等及网络)

今日话题

吃“桌”时你最喜欢哪道菜?

为什么当代年轻人都来泉州吃饭 + 烧香?

泉州-西安-敦煌梦幻联动!丝路花开·大道同行

“海丝乡愁”网络创作者短视频与直播技能培训班报名通道正式开启!

来源:泉州史志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一审|轩 轩

二审|佳

三审曾世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