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70,80年代北方人而言,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是大概隔三差五能吃一顿白米饭。
吃米饭是一周最开心的时候,餐桌上还会有很多菜。
但是,平日里主食还是面条,一个星期最多能吃一两顿的米饭,其余顿顿是面条。
每个北方女人,会做的面食的种类,都花样繁多。
早晨可以有面糊糊吃,再不济还有一种北方叫拌汤的面食,方便快捷。
里面既有绿油油的蔬菜,还有面疙瘩。
更别提水围城、搅团、漏鱼之类的面食。
面食有油泼辣子面,扯面,削筋,臊子面。
样式虽然繁多,但是顿顿吃就腻了。
2
人到中年的北方人,最终发觉,最治愈自己身心居然还是面食。
都知道肉食才有营养,但是每每我烹调好了肉食,却一块也吃不下去,不是手艺的问题。
是在烹饪过程中那种肉腥味儿,就让人没了胃口。
想想还是得擀一碗手工手擀面,犒劳自己。
揉面的时候,我经常想起家里的老母亲,她太勤快了。
家里的家务她全包了,家中几姊妹,老大老二还会擀点面。
作为家庭妇女的她,没有多少文化,只擅长家务。
她把所有的家务都包了,不让别人动手。
然后她不开心了,就可以在家里各种找茬骂人。
我爹人很懒,他有北方男人的固执,家务都是女人的,男人干家务会让人家笑话的。
所以只要家里有我老母亲在,他是一点家务都不干的,饭还要人家端到饭桌上,他才肯吃。
因为他的懒惰,感觉心里多少是有点亏欠的,又或者身为知识分子,不屑于和女人一般计较。
所以我老母亲在家里骂大街的时候,他从来都是保持沉默。
3
我人近中年,才学会了自己揉面,擀面,蒸馒头。
从前总是图省事,买的都是挂面,杂货铺里的成品面条。
疫情期间,人出不去了,外面店铺不开门了。
反而倒逼出了做馒头的技能,发到朋友圈,居然点赞声一片。
想来现代人自己做馒头,擀面的技能都逐渐退化了。
北方的饭馆每到吃饭点,面馆的人是最多的,需要排队等候,手工面价格还不菲。
后来自己逐渐训练出了擀面的技能。
在揉面擀面的时候,脑海中总是浮现老母亲当年干家务事的身影。
她最喜欢在擀面的时候骂人,而且是小声骂人,只有她自己听得见。
你问她,她也不告诉你,她具体在骂谁,什么内容。
然而,当她脾气爆发的时候,大概是做了预备功的缘故,骂起人来,那气势太恐怖了,家里地动山摇,个个不敢反驳她。
你如果敢顶嘴,下一秒肯定是拿擀面杖过来抽你,连揍人的家伙都是现成的。
我在揉面的时候,虽然没有小声骂人的习惯,但是觉得超级的快乐。
有小时候玩泥巴的快乐。
重点这并不是泥巴,这是面团,一会儿它就会变成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
从内到外治愈安抚我的身心和脾胃。
4
揉面的时候我总是想起那一句俗语。
“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
这是北方某个省的俗语,意思是家里的老婆要经常揍一揍,她才听话。
但是问题是北方的男人大男子主义特别严重,根本不屑于干家务的。
村里如果哪个男人在家里干家务,指定是要被嘲笑的。
更别提揉面这种活了。
有的北方男人很自豪,昨天晚上把老婆揍一顿,第二天,老婆鼻青脸肿起来,还要给他揉面擀面吃。
男人如果根本都不揉面,怎么会冒出这句俗语?
所以,这句俗语的原始出处,或许根本就是出自北方女人之口。
而且是老女人之口,是揉了一辈子面的老妇人之口。
十年的媳妇熬成婆,成了婆婆,就教唆起自己儿子揍媳妇来。
这句话就成了俗语,渐渐口耳相传,流传了下来了下来。
从前的女人是没文化的,不让读书的。
不读书,更谈不上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那是怎么来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呢?
我觉得一定是揉面这种活。
这活干起来太治愈心灵了。
面食如果可以抚慰北方人的心灵,那么吃面的人只得了一半的精髓。
时代在进步,以前受气的小媳妇接受了教育,走出了家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不用仰仗男人也能生活。
女性的地位也一天天在提高。
所以,这句俗语也可以变一变了。
“调教好的老公,揉到的面。”
而男人也不妨多干一些家务,揉面的快乐,只有实践过后才懂得。
中年人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在职场不如一条狗。
想要疏解身心,让身心得到快乐,多干家务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这比接受什么心理咨询显然要靠谱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