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清蒸了一盘鱼,却想起“长江女神”白鳍豚,如今已然灭绝难寻踪迹

抗疫鸡汁白鱼

前两天,仿着做了一次鸡汁白鱼,饕餮之后不免和朋友们分享。却有一位老友惊异道:“呀,清蒸了白秋练!”

白秋练,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类似小青、婴宁一类的人间知己,怎么会被老萨给清蒸了呢?

事情还是要从这次的新冠疫情反复说起。

日前为了抗疫,老萨先后推出

龙虾

琵琶虾

等优选品种进行阻击,似乎颇有成效。但是,最近我们老家河北又不太平,连续出现多起疫情传播事件。为了继续抗疫,老萨决定进行新的尝试,目标嘛,便选上了这种南京大牌档中被称作“鸡汁白鱼”的。

这道菜是南京大牌档的招牌菜,据说也是南京小厨娘的最爱,吃起来咸香细嫩,既有江鲜的美味,又让人仿佛感受到江南的淡淡烟雨。

“鸡汁白鱼”的原料是江南白鱼,听来就有些高大上,想想从扬子江送到北京并不容易,据说制作工序也颇为繁复,故此到这里吃饭,通常大家只买半条,放在盘子里已经很上档次,是可以小聚时做主菜的。

实际上以老萨的了解,这道菜在自己家完全可以做好,并不很需要专业技巧。

白鱼,大名翘嘴鲌,在中国南方北方都有分布,长江流域多处湖泊都有出产,体型修长如柳叶,加上一张翘起的嘴巴,外观十分醒目。

虽然从分类学和生物学上各地的白鱼区别甚大,但从味道上来说,只要新鲜,都是一样的,用一个字形容,或许应该是——腴。

也就是肥美而细腻的口感。

想到做这个,是因为老萨到中关村82楼买菜,看到一个水产摊子上竟有七八条大白鱼。因为一直印象中这是南京独有的江鲜,便和对方攀谈,才知道翘嘴白鱼如今已经能够人工养殖,而且味道并不比野生的差,价格却完全降了下来,只要20元一斤,是野生白鱼的四分之一。既然江鲜的价格肯屈尊平民,老萨便动了来一条抗疫的念头。

野生大白鱼可以长到跟人一样高,想想疫情还没有那么严重,就买了一条两斤多重的,已经有胳膊肘那么长(实际是我家的锅小装不下)。

能做出南京大牌档的味道吗?我觉得这不是问题,不就是一个清蒸鱼嘛。

但鸡汁白鱼的确不是拿来就蒸的,那样不可能做出经典的味道来。

首先是要腌。白鱼体重多在一公斤以上,大家都知道鱼太大了不好蒸,最好的处理办法便是剖开再蒸。

提醒大家,白鱼的骨骼比较软,只用家里的菜刀便可以轻易把鱼从中剖开,连头都劈成两片,鱼身却依旧保持完整,所以南京大牌档把一条白鱼卖两份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做这个菜的关键是把鱼先用花椒和盐搓了,撒上料酒腌上一晚上,第二天再吃(我还喜欢放些茶叶,这个看个人口味)。

腌过之后,花椒会变胀大,鱼的腥味和黏液都被吸走,第二天把花椒和盐都洗掉就好,鱼身已经很入味,可以有抗疫的效果了——为啥有抗疫的效果?抗疫主要靠好心情和免疫力,吃了鱼心情好,体质增强,当然会有助于抗疫嘛。

腌好的鱼装盘,上面撒葱丝姜片火腿片,准备上锅,仔细看,这白鱼居然还是大眼红唇。

红的是什么?那是栀子,调色用的,在这儿一点儿用都没有,摆上来为了好看而已,和标题党一个意思。

把蒸锅烧开,装盘的白鱼上锅,蒸上10分钟,就可以起锅了。

这个时候要把鱼身上的葱姜等物挑去,蒸出来的水倒掉。

换到长条形的鱼盘里,就可以等待下一步的处理了,可以看到,此鱼神态安详,只是眼里闪出一道诡异的光,估计是在琢磨怎么对付疫情,殚精竭智。

一般清蒸鱼在此时要浇生抽和白糖、胡椒粉做成的调汁,并在鱼身上撒葱丝,用烧热的花椒油浇上去。但是鸡汁白鱼无需这样做法,因为它前一天腌的时候已经进味了,这时候只要提味即可。

准备黄油一块,蒜片若干。

铝勺烧热,加入黄油蒜片,撒一点鸡精(要不然怎么叫鸡汁白鱼呢?)。

正宗应该用鸡油的,老萨改用黄油,因为牛比鸡大,抗疫效果应该更好。

烧滚之后,直接浇在鱼身上就好,鸡汁白鱼就算是做好了。如果不怕多吃一点油的朋友可以多用一些黄油,浸到鱼身体的两侧,外观会比我做得更好。

味道和造型,都不亚于饭馆子里面的,而成本只有几分之一,可谓物美价廉的一道菜,只是时间花的长一点,但因为程序简单,其实也不费多少精力,这鱼是国产的,没有阶级敌人在境外冷冻环节做手脚的余地,有兴趣的朋友抗疫之间可以一试。

至于白秋练……

根据我国传统连环画《聊斋志异》系列的描述,白秋练就是一条白鱼啊

所以,清蒸大白鱼,岂不是把女神给吃了?

国军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这都是误会啊!

我这位老友显然是不学无术了些,最近电影《白鱼女》里面演绎的白秋练剧情,分明是按照水生哺乳动物设计的,这也和《聊斋》的原著比较符合。在《聊斋》之中,蒲松龄一开始就没有把多情的白秋练当做冷血动物来描述,特别是他讲述书生营救白秋练之母的时候,形容她和人颇为相似,而且具有哺乳动物特征。

所以,白秋练和白鱼实际上没什么关系,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卖白鱼的小贩在忽悠。

白秋练想象(图片来自网络,绘制者豆浆)

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曾长期生活在长江流域,古称为“鱀”,最早记载于中国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1914年首次采得标本。

文学界(不知道包括不包括生物学界)对于白秋练的真实原型是另有看法的,那就是著名的“长江女神”——白鳍豚。这一点得到过很多专家学者的考证,自古长江上往来的人对白鳍豚的描述近似人鱼,自然多所浪漫。蒲松龄也可能是听朋友讲过白鳍豚的传说,故此将她写入了《聊斋》。

只有一件事是很可惜的。

20世纪后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侵害而数量锐减,今天已经功能性绝灭,最后一次发现白鳍豚的确凿记录,是2004年8月在南京江段搁浅的一具尸体。

很遗憾,我们今天或许再难见到白秋练的真容了。

最近,听朋友讲在铜陵有人看到了两条白鳍豚出没,真假未辨,希望是真的吧。

【完】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