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金乡大蒜:价值200亿的金疙瘩,“蒜”你狠 | 万物之乡

原标题:金乡大蒜:价值200亿的金疙瘩,“蒜”你狠 | 万物之乡

这是搜狐旅游美食【万物之乡】系列报道之-金乡大蒜。关注搜狐美食,溯源万物之乡,助力乡村振兴!

每年的初夏,是金乡蒜农最为忙碌的季节。中午的阳光晒得睁不开眼,蒜农们携全家以及亲朋好友集体出动,在烈日下紧锣密鼓的忙着剜蒜,好一派繁忙的景象。剜蒜可是个苦差事,蒜农要连续干上十天半个月,才能将收获的大蒜拉到庄头上进行晾晒。

待大蒜整装售卖之时,在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大蒜气息。一辆辆载满大蒜的货车阻挡了人的视线,大蒜装在编织袋里,整齐地码在车上,如同一座座孤立的小山。市场里到处是询价交易的声音,收蒜的经销商戴着草帽,在到处询价看货。前来卖蒜的商贩则躲在车辆旁的荫凉地里,或者在驾驶室内避暑,等待经销商上门。

想必地球人都知道山东高过姚明的章丘大葱!但其实,山东人吃蒜的功力绝不亚于吃葱!从前贫困的岁月里,一天劳作归来,几个馒头就着生蒜下肚,是老山东人活命的方式。这种味觉记忆根植于厚土,承袭于血脉。因而在山东,吃蒜吃的不仅是那独特的滋味,更是吃出了礼乐之乡对于生民福祉的关怀。

但就是这小小蒜头让金乡这座小县城蜚声海外,从“大蒜之乡”“世界蒜都”,数十年间,金乡县城因蒜而兴,金乡百姓因蒜而富,借助这个致富果,“一业活”带动“百业兴”,造就了金乡“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

金乡县是生“金”之地,是世界文明的“大蒜之乡”,因为一头大蒜的巨大“磁性”,把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人吸引到此。

金乡大蒜,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特产,被国家质检总局推荐为首批10个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金乡大蒜的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 2006年,金乡县20000公顷大蒜基地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金乡大蒜市场被命名“农业部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19年11月,入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金乡大蒜可谓是集各种优点于一身。蒜头个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此外,金乡大蒜不易散瓣、能抗霉变、抗腐烂、而且耐贮藏。而已,金乡大蒜营养价值极高,据科研部门测定,金乡大蒜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尼克酸、脂肪、镁、磷、铁、钾等营养元素20多种,抗癌效果比普通大蒜高150-300倍,杀菌消炎、增强免疫力功能也是远远超过普通大蒜,被专家称为“最好的天然抗生素食品和保健食品”

金乡大蒜以其独一无二的生长环境及先进的种植模式,历经多项软环境的叠加造就了其独特的口感风味与营养构成。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金乡大蒜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金乡位于山东省内东经116°、北纬35°,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以潮土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土质疏松,易耕作,属弱碱性,微量元素如钙、镁、钠、锰、铁、锌、铜的含量都较高,非常肥沃,能有效地促进大蒜的正常生长发育。金乡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大蒜生长的地区,不愧对 “世界蒜都”的美誉!

小蒜头、大产业。为提升大蒜内在品质,金乡县依托标准化种植,制定全程技术标准体系,其种植标准被认定为国家标准。与此同时,金乡县还建立最为完善的溯源体系,实施“三个准入、三证一照”管理模式,通过搭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标准种植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在推动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金乡县还探索加快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全面推行大蒜套种辣椒“双辣”模式,发展特色果蔬,形成了40万亩辣椒、万亩葡萄、万亩芹菜、万亩梨瓜、万亩食用菌等一批特色经济作物,有力带动县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成功入选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以及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县域经济呈现出“一业活、百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大蒜第一村”的华丽蜕变

金乡大量种植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大蒜种植历史就有2000多年。据金乡县县志记载,东汉初年当地就开始种植大蒜。另据《三国志·魏书·方技转·卷二十九》记载,华佗从沛国(今江苏沛县)巡医昌邑路经东缗,用金乡大蒜治愈一咽喉堵塞病人,也证明金乡大蒜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民国初年,金乡全县种植大蒜面积达3000亩左右。

70年代末期的崔口村是吃救济粮的村子之一。金乡县原本只种粮食作物,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鱼山镇(现为街道)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允其。为了走出贫穷,村里割掉麦子,改种大蒜,拓市场、兴加工,不断遇到困难,不断克服困难,发展成今天的“中国大蒜第一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6万元。

致富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周边的老百姓都到崔口村买蒜种,种大蒜。又过了五六年,崔口村最初的500亩大蒜引发全县种植大蒜70万亩,带动周边种植200多万亩。

可在当年,大蒜种植面积迅速扩张,销路成了最大的问题。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老汽车站附近的大蒜市场挨个摊点询问、到旅馆挨个房间敲门,分组在全国各地跑购销,通过低价让利和诚信经营,把客户吸引到崔口村。1990年后,村民找客商变成客商找崔口。村南省道346两侧成为金乡县最早的大蒜市场,被称为“大蒜华尔街”

中国大蒜第一村——济宁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

到1992年,金乡大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20万吨,出口合格率90%以上,成为全国大蒜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县。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金乡大蒜荣获了中国白皮大蒜类唯一最高奖——银质奖,也是迄今为止,全国白皮大蒜的最高奖。

1993年,金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召开了金乡大蒜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推介金乡大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推销一个县的农副产品,这是头一次。经此一推广,世界各地的商贩慕名而来。金乡顺势建设了商品蒜基地和大蒜交易市场,并出台针对客商的服务、费用、交通、安全等方面优惠政策。金乡大蒜从此名声大噪。

1996年,金乡县被评为“中国大蒜之乡”。2001年举办了首届大蒜节。此后,金乡大蒜节每年都以大蒜论坛、大蒜博览会、大蒜研讨会等多样化的形式召开,一直延续至今。

目前“金乡大蒜”已先后斩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等称号,连续九年荣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

求创新寻突破 大蒜深加工变身“金疙瘩”

近年来,蒜都金乡以工业化思维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在提高大蒜产品附加值上求创新、寻突破,将大蒜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金乡致力于发展大蒜精深加工,推动大蒜农业向大蒜工业转变。市场价2元钱的普通大蒜,经过精深加工,摇身一变即可成为市值50多元钱的黑蒜、大蒜胶囊。一个从白变黑的过程,附加值就增长几十倍,大蒜头摇身一变成了“金疙瘩”。

货分良莠,要知道这黑蒜里的高端产品,全部都采用独头大蒜。独头蒜是加工黑蒜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云南、四川的市场价格是传统大蒜价格的5倍。目前金乡多家黑蒜加工企业聚集在金乡食品工业园区,每年园区的独头蒜缺口在6000吨左右,这些订单的供货商大都是来自云南和四川。如果这些订单能在本地消化,每年就可以为蒜农提供6000万元的额外收入,为大蒜深加工企业降低非常客观的物流、储藏成本,大大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初级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历经发展,企业已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到自主运营模式。从种植、购销到最终产品的分解,企业的集聚,使得产业更具有模块化、统一化,进而形成集约发展,进一步擦亮金乡大蒜“金字招牌”。

为支撑大蒜产业健康发展,金乡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仅成立了金乡县大蒜研究所,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国家级检测中心、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引进各类专家、学者,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攻关,推进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的转化,成功研制开发出黑蒜制品、大蒜多糖、硒蒜胶囊等40余种深加工产品,实现了大蒜从调味品到食品、保健品、医药品的全产业链生产,进一步拉长了大蒜产业链条,提升了大蒜附加值。

如今,金乡大蒜就地加工转换率超过70%,围绕一头大蒜,金乡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乡村旅游、健康保健、大数据等近20个新产业。

近年来,金乡县始终把大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坚持“绿色、生态、有机、安全”的理念,形成了集科技研发、保鲜贮藏、精深加工、贸易流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一业兴”才可“百业活”。为持续深耕大蒜领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金乡县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着力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规划建设全国面积最大的专业化食品产业园,建成运营全国首家以大蒜为主的拍卖中心全国首个服务县域经济的海关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和3处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

如今,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年均产量80万吨,带动周边种植区域超过200万亩,拥有大蒜储存加工企业800多家、自营进出口企业600余家,大蒜冷藏能力300余万吨,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加工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金乡大蒜已经拥有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冷藏储存能力全国最大、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全国最多等7个全国“之最”,年创汇5亿美元以上,品牌价值高达202.58亿元。

金乡县也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从“耕种收”到“产加销”高效衔接,世界大蒜“五大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不知不觉中,小编也已经盘算着在这生“金”之地勾勒自己的财富梦想了……

//

关注搜狐美食,溯源万物之乡,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联系我们:xiaolisun@sohu-inc.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